2008年2月24日 星期日

風華絕代

前些日子在瞎忙中渡過,沒留意到早早就開始的巴洛克展覽,從過年前就一直在猶豫是否前往觀展。去年也因為猶豫而錯失了大英博物館展覽,在展期結束後懊悔不已。

幾天前終於下定決心,傳了簡訊詢問友人是否願意與自己前往觀看巴洛克展覽,朋友很爽快的答應,連忙與朋友確認時間與地點。

在士林捷運站附近用過午餐,兩人才悠閒的搭乘前往故宮的公車。
一接近展區,大排長龍的買票人潮直讓我倆嚇了一跳,好在速度快,雖然隊伍排得很長,約十分鐘左右就買到了票。

文藝復興時期的華麗風格──巴洛克,是以前學生時代所認識,也是歐洲藝術史中最讓我喜愛的時期。
歐洲的藝術創作往往與宗教密不可分,原因在於統治者的宗教信仰以及教會勢力的龐大,而藝術的蓬勃發展所仰賴的是有力者的各方面支持,所以巴洛克風格的藝術發展可說是逐漸擺脫宗教的傳統束縛,華麗與活潑的嶄新風貌,雖然在當時仍被保守份子所抨擊,但藝術的創作不是誰喊停便可停的,這股潮流不斷漫延,在屬於它的年代裡,展現了永遠屬於它的名義──巴洛克。

由於觀展的人實在太多,剛開始還老老實實跟著移動相當緩慢的人群擠著看畫,沒多久便發覺照這樣下去根本看不到什麼,於是與朋友離開原來的人群,瞧著哪兒人少便挨過去。
因為導覽的文字實在太小,加上昏黃的光線,不貼在導覽文字前根本看不清字裡行間的說明。
觀賞畫作時因為燈光安排地點實在太差,站近點瞧時有許多部分因反光而無法看個真切。
整體的動線實在太亂,我跟朋友兩人除了努力的在擁擠的人群裡搶得觀畫的好位置,還得不斷的確認是否有遺漏的部分。

觀賞藝術創作本是件愉悅的事,單只是人多還不足以減滅興致,偏偏動線安排、燈光照明、導覽文字各方面都是差勁到極點,每個觀畫的人只能自求多福。
勉強撐著把所有的畫作都看完,其實體力已達極限,還不時感到呼吸困難,趕緊與朋友離開展覽館,為的只是吸一口新鮮空氣。

見到的畫作裡,華麗的宮廷風貌幾乎是此次展出畫作的重點,少數仍有宗教的與神話的創作,但與以宗教為創作出發點的全盛時期相較,可以明顯感受到宗教對此時期的影響力已經相當的弱。

除了華麗的宮廷風貌,還有一些相當寫實的中下階層社會創作,殘戮過後的破碎景象,死屍遍地,亦有非常生活化的市場一景,各式蔬果儼然才是畫作重點,令人耳目一新。

這次觀展雖然強烈的感受到很多安排不盡理想,但如願的見到十六、七世紀流傳至今的風華藝術,趕在展期將要結束前,也算是滿足了。

有些東西也許錯過了就再也沒機會遇見,所以雖然時間選的不好,但仍與朋友相約前往觀賞。大體上可以說是走馬看花的走完看完,因為人實在太多,想好好的欣賞是沒辦法,希望以後能選對時間,不想同樣的事再次發生。







4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故宮這幾年辦的展覽都是這樣
人擠人然後根本不知道在看啥米
唯一的機會是在櫃檯借導覽的耳機
不過聽說外國人和老師比較容易借到
一般人...很難~

你有買紀念品耶...直感有好嗎?
照片看不太出來...
小花沒開嗎?還是...沒吃飽的時候拍的?

風中的豆豆 提到...

一個鑰匙圈
一副撲克牌
那盒牛奶罐是拼圖
質感來說,鑰匙圈差了撲克牌還可以,拼圖還沒開

小花是什麼?閃光燈?
我故意不想用明亮的燈光

匿名 提到...

小花是近距離對焦呀
在相機上面那個小花圖樣
如果妳嫌閃光燈太亮
有個簡單的賤招
家裡有面紙吧(其他會透點光的紙也可以)
再沒有拿白色的塑膠袋也行...霧霧的那種半透明塑膠袋也可以
對折
一般在一公尺的時候對折3次也就是8疊
少於一公尺可能要折16疊也就是對折4次
然後蓋在閃光燈上面...
這樣還是有光~但是出力就被砍掉不少
這樣就可以用閃光燈但是儘量維持色調正常

風中的豆豆 提到...

好啦.........
說實在這麼做真是為難我這個懶人
有機會再試試看吧!

##EasyReadMore#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