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導遊帶我們到的茶莊,基本上只是一間與農業(或是茶業)改良所合作的店家,裡頭除了販賣各式茶葉,還有一些當地特色食用產品。
駐店的小姐與導遊很熟稔,一進門忙著招呼我們試吃店裡頭各種產品,又忙著泡茶準備請我們喝。
試了店裡的辣椒,味道挺不錯的,不會只是鹹或油,卻一點辣椒的滋味也沒有。
進行完敗家活動,我們一行人悠閒的坐下來,品味著香氣四溢的金萱茶。
基本上聊天沒有重點,閒話家常,無拘無束的,感覺輕鬆自在。
離開茶莊,我們準備前往此行最後一站~鹿野高台。
據導遊表示,台東一帶共有六個高台,鹿野高台是其中較大的,一層接著一層,亦是台東地理環境的特色。
途中,導遊開得很慢,仔細的介紹所見的農地栽種的各種農產品,其中許多改良後矮化的果樹,正是為了抗衡颱風所成。
導遊沒說明,我還胡塗其中,弄不清有些木瓜樹怎會呈現著倒地狀態,卻是結實累累。
有趣的卻還不止,由於我沒見過鳳梨摘採前的模樣,路上經過卻不識,在導遊點明,並停車讓我們瞧個仔細,這才看到小小的鳳梨果實努力生長的樣貌。
此時所行亦稱綠色隧道,只是樹上葉子全數凋落,放眼直望,其實也別有風情。
眼前的綠色隧道更適合腳踏車騎乘,因為路上車輛相當的少,久久才有一兩部行經,教人就想直接躺下,愜意的望著天空,緩慢的度過寧靜午后。
綠色隧道旁是飛行傘的降落處,一大片油綠草皮,導遊一面解說,也一面說著降落時偶爾會發生的趣事。
把握剩下不多的時間,我們繼續往高台前進,王導遊特別要我們往路邊的路燈瞧一瞧。她不點明我們的確不會特別注意,這一見可笑開了。往高台路上的路燈與一般路燈相比,實在可愛又逗趣。
這些路燈個頭都不高,與『正常』路燈比較,直是矮了一大截。
站在高台上眺望,高台下風光一覽無遺。導遊一定要我們上高台好好瞧瞧,也是想讓我們看看台東美麗的棋盤田園規劃,自然站在高台上,遠方都蘭山、觀音(美人)山更能看個清楚。
本以為站在高處會很難忍受,但下方視野遼闊,一片平坦,即便站得很近,亦不覺恐懼,反而感覺到一種寧靜與詳和。
由於高台可以觀覽全局,導遊一面解說著台東原住民各族分佈與關係,佔盡地利的卑南族,由於強悍勇猛,其他族群也只敢圍繞在兩旁生存,卻怎樣也不敢越雷池一步。而台東的布農族則因生存環境惡劣等因素而逐漸移轉另一邊生存,故布農族的分佈是左右皆有。
台東充滿著濃厚的原住民文化與色彩,對於導遊的說明我是充滿驚嘆,其間還禁不住提問而打斷導遊的說明。
除了原住民,客家人與一般台灣平地居民,各佔台東人口三分之一。
客家人於台東一帶為多數,對我來說甚為新鮮,以往所知只是原住民,現在才明白自己的孤陋寡聞。
半日的行程很快就結束,受限於時間問題,王導遊顯然還有很多私密行程很想帶我們去逛逛,可惜只能在此暫時畫上句點。
四個多鐘頭下來,彼此都相當開心,隨性漫遊,更沒有主僱的線畫開距離,像朋友般的相處閒談,感覺自在又輕鬆。
經由她,對於台東這處好地方,從一開始的名詞到實實在在的感動與簡單的瞭解,更感受到在地人的純真與親切。
簡單的背後是一種真實的美,穿梭在寧靜大自然裡,淡淡、柔柔,感動在我的心裡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