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過混亂與激烈的『討論』,總算把行程都訂下來。
只是,此行的主角-老爹,卻在這兩天因用藥身體不適而缺席。
早上六點多勉強著仍舊想睡的自己爬起床,梳洗過後精神稍微好一點,還下樓吃起早餐。
早餐對我來說通常是陌生而遙遠,小時候在家中規律的生活裡才有出現,而現在只有同事要幫我買時才會出現早餐。
問了老爹,他仍舊感到不舒服,只好不再勉強,讓他好好在家休息。
既然老爹無法同行,時間也接近七點半,我背起行李,準備先出發到士林捷運站接堂妹與堂弟,老媽老姐與難纏的老人家就交代我弟弟去負責。
由於有幾次在台北迷路的經驗,我實在很不喜歡開車進入台北市區,不過為了接堂妹堂弟兩人,靠著導航的指示一路小心的開著車,要變換道路時更是小心確認,還好清早的台北假日街頭車流量不多,非常準時的在約定好的時間到達。
這天沒什麼太陽,有點陰,算是我這台老爺車的救星。
我一開始就宣佈爬山路不能開冷氣,否則我的老爺車子可能會爬不動,兩人沒有異議,搖下車窗,朝著仰德大道而馳。
從畢業到現在已經十年多,在畢業後曾經上陽明山一兩次,至今,又是幾個年頭過去。
一路上我們閒聊著,窗外吹進微涼的風,很舒服,一面看著過往熟悉的景物,一面替堂妹堂弟說明著有哪些變化與當年種種,感慨油然而生。
在接近我的母校~文化大學時,外圍的店家與樣貌似乎一點兒也沒有改變,我還興奮的說起當年與華崗藝校學生們的公車爭奪戰,結果顯而易見,文大學生往往不敵藝校學生,自動棄權,待他們全都擠上公車後,再乖乖的等著下班公車的來到。
聊著聊著,我們已經『很接近』此行第一站~陽明書屋,不過在最後一段路程我卻繞進了停車場,一直以為從停車場步行過去應該不遠,卻在問了附近店家後才發現我們應該由停車場左方的小路繼續行駛,花了三十元的停車費問得答案,這才往正確的道路續行。
我沒瞧過山路是單行道的,前往書屋的最後山路卻是前所未見的單行道,一路彎彎曲曲,繞了有幾圈我是沒細數,瞧著導航機的路線圖才發現。
抵達書屋後我很努力的把車往路邊一個小空地挪,為的是要等待我弟一車會合再一起活動。
由於地面是有坡度的,費了我好大功夫,正想著要如何把車子挪好免得擋到其他車輛,卻有好心人看不下去,指示我可以將車子直接開進書屋停放。
停好車,也鬆了口氣,我們三人在書屋後方的免費展示館一樓休息區閒散的休息,更等待著遲未見蹤跡的一行人。
堂妹撥了電話聯絡,卻聽見一個令我詫異又好笑的消息,據老姐所言,我弟弟迷路了!困惑的是,迷路這事兒若是發生在我身上絕對是家常便飯,更何況我弟弟比我更早就買了導航,怎麼會發生迷路這種奇怪的事?答案只能等到他們到達後才能揭曉,只聽著堂妹努力的跟他們說明我們所走的路線,希望我們不必再等很久。
經過一段等待的無聊時間,迷路的人終於出現,兩車的人會合,卻沒能如預期的進入書屋參觀,因為售票人員表示此時不接受無預約的團體進入(不知道書屋所定義的團體為幾人,我們總共七人),得等十一點過後才開放,所以我們悻悻然的離去,轉往擎天崗走走。
此時我成為了我弟的導航機,確認他的車子有跟上,這才朝著目的地前進。
尚未接近擎天崗,隨風飄蕩的山嵐雲霧舞動在山間,徐徐涼風吹拂,還有濃郁的硫磺味也和著飄散在空氣裡,下車後的唯一感覺就是舒暢。
別以為我大學四年的時光就該玩遍陽明山,以前的年代可是刻苦的歲月,吃頓飯都得斤斤計較,哪有閒錢可以四處玩樂。
四年時光,僅去過竹子湖一回,國家公園一兩回吧,擎天崗還是我第一次踏入。
深深的吸了口氣,沁涼暢快的感覺漫延全身,視野所見滿是群山與雲霧圍繞,勉強探出頭的陽光很快的就被厚實的雲層給遮掩了。
老人家坐著輪椅無法前往步道,老弟懶得走路,自願留下陪著她在遊客中心附近逛逛,老媽便與我們一起走走看看。
視野廣、雲霧山嵐飄,再加上最天然的冷氣拂著,不必頂著大太陽,一路上舒服暢快,教人很想就這麼躺下,安安靜靜的入睡。
我一直以為我夠懶,懶得走,體力差,不過這次出遊才發現我家族裡的兩位男生比我更差勁,其中一位打從一開始就沒想走,另一位則在走了一段後自動放棄回頭。
我們轉了一圈,在回程時卻見濛濛白影幾將前路籠罩,置身在這樣的景致裡,彷彿踏入另一世界。這樣的景觀對我來說並不陌生,畢竟對一個在陽明山待過四年時光的人,類似的景象是經常可見的。
重回陽明山,許多過往記憶再度勾起,說不出這是一種怎樣的感覺,遙遠的記憶,熟悉又陌生,曾經擁有過的年輕歲月在這一刻混亂的閃逝而過,理不出的情懷,彷彿像眼前飄渺的雲霧般,淡淡的、靜靜的,飄著。
記憶中最深刻的一回,已經是伸手不見五指的白茫茫狀態,走入其間,是一種夢幻般的迷濛心情,很想就這麼的飄起來,很想就這麼的閉上雙眼胡亂走著,不問前路為何。
四年說長不長,說短亦不短,雖然不像很多大學生有著很豐富多采的大學生活,說穿了不過是『無趣』兩字,但山裡的歲月卻留下了許多美麗的景象,記憶淡了,仍舊留了許多值得珍藏的感動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