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

看另一種世界

之一、初識澳門


學生時代對澳門的印象是國恥,從明朝至清,葡萄牙由租借地到割讓,直至1999年由大陸收回,而近十年來的印象則是博奕興盛之區,不論是台港,或是大陸地區的人,只要是喜愛賭博的,無不趨之若鶩。

最早提及至澳門旅遊是某次與朋友間的餐聚,記不得是去年或半年前的事,自己唯一的反應自然是───不賭博的人去滿是賭場之地豈不無聊至極。
經朋友的說明,這才憶起澳門與葡萄牙之間的歷史,也想起似乎在某個節目曾提及澳門的許多歐式建築,便同意若是只單純出國走走,倒是可以前往看看澳門的另一種風貌。
不過當時的自己並不熱衷,只是把這麼一個偶然聊起的話題先記著,未有積極的行動。

近來不論是大環境或是工作、生活,總讓人有種說不出的煩悶,前些時候與朋友聊著,彼此也同意出國走走換換心情,就這麼有意無意的決定了澳門之行。

接下來的日子我很努力的上網尋找澳門旅遊的資料,當然對首次出國自助旅行的我來說,一切慢慢的由全然的陌生到熟悉,也更深刻感覺到前往澳門並非只有賭博。

行前的資料整理與行程確認,幾次的討論,好像一切都準備好了,更多的是混亂與些許的不安,到了出發前一日,乾脆拋下一切,臨機應變吧!

人生很難預料,竟在我要出發前幾天開始有了感冒症狀,而我又是不到發燒狀態絕不上醫院看病的人,就這麼拖著,維持在隨時可能變嚴重或是減輕症狀的情況下,帶著旅遊的愉悅心情與略為疲累的身體上路。

由於一大早即得起床,而我又是個夜貓子,兼以睡眠品質差,一整夜也沒睡多少,幸是不必開車,可以讓渙散的腦袋瓜繼續放空。

抵達機場時間仍早,為了避免麻煩,我們早早辦完手續入關,吃著早餐閒聊、閒晃,還意外的讓我見著長榮Kitty客機,也算是無聊中的小小收穫吧!

至登上小客機前,為了感冒得多喝水,我已經灌飽一肚子水,此時腦海裡更是空白一片,坐在飛機上也沒什麼特別的感覺,直到飛機接近澳門,一片灰濛濛的海與天交融在眼前,感覺才變得真實,底下的港灣景象慢慢的清晰。

澳洲機場確實很小,下了飛機還得靠接駁車才能進入機場,不過迎接我們的車子滿是各酒店賭場等廣告,讓我印象深刻。


客機小、機場小,也讓領取行李的時間大幅縮短,準備踏出機場的一刻,將開始為期三天的短暫探險。

花了幾分鐘的時間找著了酒店接駁車,即將開始的澳門之旅不論會如何變化,我們至少可以抵達酒店。

懷著期待又興奮的心情,接駁車在車子坐了七八分滿後終於開動,我們倆一路東張西望,看著車窗外與台灣迥異的街道景象,才聊著,不過五分鐘時間,接駁車已抵達酒店。
許多與我們一樣訝異的旅客莫不連聲喊著真快,因為旅遊簡介裡的說明是十五分鐘的車程,於地圖上看來也真的有好一段距離,也難怪初次搭乘接駁車的我們會大驚小怪了。

威尼斯人渡假村整體建築外觀是歐式風格,我對建築並無研究,不過既名為『威尼斯人』,應該是以義大利一帶的建築為主要規劃依據吧!



推門而入,映入眼的是金碧輝煌的宏觀氣派,所及之處,全是閃閃金色,一時間像個呆子般又驚又喜,而身旁早有其他遊客呼聲連連,快門一個接著一個按下,深怕漏掉任何一個堂皇華麗的景象。

我們倆倒不急著拍照,手邊的行李太累贅,趕緊找到行李部寄放行李。
與外頭的免費接駁車相同,不問來者何人,想上車都歡迎,想寄放就寄放。
這大概是以賭場為主的本質,視每一位客人皆上賓,不論賭與否,不過問不干涉,更不訂下界線,予所有的人最大的自由與行動。

卸下行李,與朋友兩人自然也是到處看看,不能免俗的,我們拿起相機猛拍,眼前一景一物對我們來說並不是常有的,為此行留念才重要,看起來像不像個傻子便無所謂了。


簡單的看了一小部分,我們決定開始我們原定的行程,第一站自然是解決民生問題,前往位於媽閣廟附近的海灣餐廳享用午餐,只是交通問題一直是我們最擔心的,該如何前往,問了酒店人員,得到的答案跟沒問是一樣的,為了不浪費時間,我們搭上位於酒店門口的黑色計程車前往。

此處的計程車相當有意思,一種是黑色計程車,另一種是黃色計程車,每台計程車皆繪有廣告~澳門大大小小的賭場酒店,只有少數不靠行的個人計程車才保持原有色彩。
黃色計程車比較少,而靠行的黑色計程車經過我的觀察後,發現另一項有趣的現象,它們全都是Txxxa牌。

旅行本就是一件愉快的事,而我每到一個地方總喜歡觀察,看著、想著,與自己熟悉的環境有哪些異同,當地人的生活方式、習慣、食物等等,都能讓我獲得新鮮的體驗。

車子駛上西灣大橋朝澳門本島前進,一路上我也是東看看西瞧瞧,看著當地的道路設計與周遭景觀,也留意著他們的開車習慣與禮儀。一路駛來完全沒見著紅綠燈,會車時一定是支線讓主線的車輛先行,確認沒車時才會駛上主線道繼續行駛,這樣的守法觀念與行車禮儀實在讓我汗顏,也讓我深深感受。



約十來分鐘,抵達海灣餐廳,司機親切的指出位置,下了車,思量著如何過馬路,因為沒有紅綠燈。
稍微觀察後,學著當地人步行至繪有斑馬線的地方過馬路,此處的車子多半會禮讓行人,遇著有行人過馬路會停下等待行人先通行,這也是我們來到澳門學會的『無紅綠燈過馬路』。

奇妙的感覺湧上心頭,不是因為車子禮讓行人,很多國家都是這麼做,不足為奇,而是為著沒有紅綠燈的街道,想過馬路尋找有斑馬線的地方即可。
也許有些國家也有這樣的情況,只是我不知道,頭一回體驗的確很新奇。

初到澳門最讓我感到親切的,卻是台灣密度很高的機車。
見著路邊停、行駛路上的機車(非重機),自然而然的感覺到熟悉與親切,對澳門的好感也大大提升。


選擇海灣餐廳是想品嚐當地傳統的澳葡料理,當初查了許多澳葡料理餐廳,多數對於海灣餐廳的食物評價都很不錯,因此放棄一開始選定『更高貴』的海軍俱樂部,不過這頓午餐卻也成為這次澳門之旅的唯一敗筆。


於網路查閱到的資料普遍都對澳門的澳葡餐廳的服務態度不滿意,而我雖有心理準備,也不是多在意,想想在台灣也是遇過服務態度差的店家,相去應不遠。

剛進入餐廳時才剛營業,餐廳裡沒幾個人,倒也沒有感覺會有不愉快的狀況發生。
點餐時由一位外國女服務生(應是東南亞一帶的人)為我們點餐,由於我們只有兩個人,而澳葡料理又是屬於外國家常菜大小的份量,當然沒辦法點太多,選了三道一般人較為推薦的主菜,另外點了一道甜點,此時服務生還問了要什麼酒,我們表示不需要時她臉上的表情似乎不是很高興。

主菜部分沒有問題,不過甜點問題倒是很大,女服務生針對甜點部分問了我不知什麼問題,說得很小聲,加上很重的東南亞腔(我一向對有著很重東南亞腔的英文沒輒),雪上加霜的是我因為感冒耳朵嗡嗡作響,根本聽不清楚她要問什麼,請她重覆一次,一樣含在嘴裡很小聲的說,見我沒聽懂,乾脆也不說了,直接揮舞著手中筆刷刷的在紙上劃著寫著,然後頭也不回的走掉,與朋友對看一眼,的確很錯愕,我根本都還沒弄懂究竟是怎麼一回事。


緊接著送上每桌必有的麵包與奶油,並為我們倒上白開水,朋友望著隔壁桌一家三代的外國人,服務生是開礦泉水倒給他們,我只有安慰朋友,大概是他們另外花錢點的(因為服務生完全沒問,我們也不清楚事實真相)。


繼麵包之後,第一道主菜XX蛤蜊(忘了名稱)倒是上得快,不過份量很多,我們一面閒聊一面慢食,品嚐著味道鮮美但略鹹的蛤蜊。此時餐廳的人潮多了起來,看著服務生忙碌的進進出出,也見著了其他桌的菜餚一一端上,卻遲不見我們的。


也許非洲雞與葡式焗鴨飯的料理時間較長,但事前完全沒告知,只是讓我們乾坐著癡癡的等,還是我們點的東西少,所以不大想理會我們?
等到我們將份量很多的蛤蜊吃完好一會兒,兩道菜才接連著上,由於澳葡料理皆屬重口味,習慣了較清淡口味的食物,所以吃得也不快,一面細細品味,一邊交換著對食物的感覺與優缺點。




在我們仍在用餐的同時,比我們晚進餐廳,而餐點卻都比我們早上的隔壁桌一家,卻已經用完餐,悠閒的聊著,服務生還親自將帳單送上,取走信用卡刷卡,再親自送上讓他們簽名,再將收據奉上。

見著這一幕幕,想著等等結帳時應該也是如此。
在我們的餐具都被收走後,苦等不到甜點,想找個服務生來問問,根本招乎不到人,只是瞧著他們忙進忙出,不瞧我們一眼。
好不容易攔住服務生,卻被揮個手表示要等等才有空,我們想著很火大,不想要甜點,直接找人結帳。
這回攔下一直在包箱裡專門服務裡頭客人的服務生,我們想對他說明情況,話聽一半,指著甜點於後方的點心櫃裡便消失在我們眼前,我往後走去,沒有服務生守著,更沒人來搭理我,難不成讓我自己取?
此刻已經連生氣都不會了,我們只想結帳離去。
攔住服務生表示要結帳,對方點了頭就走掉,我們只好再次當個呆子多等了兩三分鐘。
最終自然也結完帳離開這處很失敗的地方,我們沒有那種外國人的特殊禮遇,我是自個兒往樓下走,親自到櫃台結帳的。拿起帳單一瞧,當然我們點的甜點沒列在上頭,果是被點餐的服務生自動刪除。
這一餐吃下來花了約508元澳門幣,平均一個約一千一左右的台幣,既貴又受氣,出了餐廳我反而是鬆了口氣,想想生平這樣的一次用餐經驗,更想到在台灣時曾經罵過服務差的店家,此時想來倒也不是那麼的差了。


雖然用餐不甚愉快,不過很快便將此拋於腦後,取出地圖研究媽閣廟的方位,緩步走向位於不遠處的目的地,迎面而來的是一種悠閒愉快的氣氛。


待續

沒有留言:

##EasyReadMore#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