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用酒店的免費接駁車是我們一貫的原則,於旅遊塔外公車站牌尋找著前往機場的班車,雖然等了將近四十多分鐘(因為我們搭乘的公車班次少,有其固定時間),公車也幾乎如站牌上標示的時間出現,這讓我們感受到在台灣等候公車其間的明顯差異。
到了機場,再度坐上酒店接駁車,此刻的我已經累到全身僵硬,雖是短短五分鐘車程,我也險些睡著。
取了行李,辦完手續,終於可以進入房間好好享受,不料事與願違,照著服務人員指引的路徑,我們得穿過賭場方可尋覓到通往套房區的電梯,而我們初來乍到,竟迷失在賭場區,沒看清其中一兩個方位指示牌,便拖著沉身的身驅與行李多繞了兩三圈,唯一值得慶幸的事,我們總算是大致弄清楚各個方向。
推開房門的剎那,我們讚嘆驚呼,近二十坪的雙人套房果然豪華,客廳區、臥床區、衛浴區,無一不是美輪美奐、舒適寬敞。
暫時忘卻滿是疲憊的身體,與朋友拿起相機便是一輪猛拍,拍完後,我可是直接癱在沙發上,此刻什麼也不願想,只想洗(泡)個舒服的熱水澡,然後把自己丟到床上癱倒。
走了一下午的路,早就飢腸轆轆,本該下樓覓食去,無奈身體就是不聽使喚,賴在沙發上久久不想動一動。
在酒店裡的時間彷彿是凍結了,不夜城裡的世界讓人感受不到時間的流逝,即便知道時間晚了,仍是發懶中,尤其在大量耗費體力的走了一午的路後,這情況更為嚴重。
雖是懶得動,為了民生大計,我還是努力撐起痠痛麻木的身體,與朋友下樓找食物。
在一樓大概逛了一下,我們決定往位於二三樓區的購物中心走走看看,一開始接觸到的是很一般的Shopping Mall的商店街形式,沒有特別吸引我們目光,走了一段,突然有了變化。
抬起頭,高聳開擴的藍天白雲景象映入眼底,不同角度因燈光明暗度略為不同,看著天空(屋頂)的感覺就是很不一樣。再瞧瞧街區的設置,中央是購物中心裡的大運河區(仿威尼斯運河,稱為貢多拉船──Gondola Ride),與對岸間有小拱橋供遊客往來兩邊的街道,一路上還設置了許多散發著昏黃燈色的路燈,遠觀近看,別有一番風情。
頭一天,我們的確很累了,只是大概看了看,繼續往美食街前進,花了一番功夫,總算找了美食街,卻也發現我們再一次繞了遠路,原來美食街的其中一個入口處旁即有電梯可通往套房區,看來我們入住首晚,是註定了轉圈圈的命運。
此地的美食街實在不大,我們繞完一圈,我也不多想,以可以接受的價格為標準,點了一碗廣式湯麵,顧不得朋友仍在考慮中,挾起很不熟悉的廣式麵條吃了起來。
朋友終於決定,點了碗粥,與台灣的廣東粥不同,此處的廣東粥熬得相當綿密入味,與我的麵比起來,我倒是有點後悔,早知道就點粥。
究其原因,仍是廣式麵條不論粗細,總與台灣各式各樣的麵條不同,由於它很薄,雖然有著濃郁的麵粉香味,但就是無法與台灣的麵條一樣,可以有著真正咬著麵條的那種感覺。
來到澳門的第二餐,算是差強人意,不過我累極了,只想著趕緊回房泡個澡,然後倒回床上好好的睡一覺。
***
朋友洗澡時,我一面喝著才從一樓的Starbucks買來的熱咖啡,一面轉著當地電視台。一開始只是無意義的打開電視,突然想好好比較一下澳門的電視頻道等與台灣的異同。
澳門的頻道各來自台灣、香港與大陸,還有美國,其中最令我深感趣味的,不是節目內容,而是廣告的部分。
有幾家台灣的食品集團在兩岸逐漸開放後便轉移陣地至對岸發展,如『旺X集團』,除了幾年前有在台灣推出新產品~X仔小饅頭,已經是不在台灣推新產品了,此刻的我卻看到許許多多很爆笑的產品廣告,連產品名稱都令我發笑。
至於其他的廣告倒是讓我有種熟悉感,好像就與台灣的廣告有著許多相同的模式與雷同。正好朋友洗完澡,我提出我的疑惑,朋友為我說明,那些廣告很多都是由台灣前往大陸發展的廣告人所做,所以我會有這種感覺是正常的(看來我真是少見多怪?!)。
剛躺上床我們倆還聊著天,沒幾分鐘我已經是有一句沒一句的,生平第一回這麼的疲累,大概也是第一次一躺下就累到睡著。
***
鬧鐘響起的剎那我睜開了眼,不過隨之而來的痠軟襲擊全身,我是很勉強的起身,相較於我,朋友在經過一夜休息,疲勞早已消失。
早餐地點酒店提供有三個選擇,其中兩家是自助式,其中一家是美式早餐,我們選擇了其中一間自助式早餐。
不管再怎麼累,早餐的營養補充還是很重要,兩人慢慢的享用今天的第一餐,而早餐裡的飲食最讓我滿意的有兩樣,其一是蛋類。
我喜歡吃蛋,尤其是炒蛋,此處的炒蛋味道相當的濃醇,實在讓我滿意極了。
另外令我與朋友讚許的是咖啡,雖然像是一般的美式咖啡,不過味道香醇濃郁,使用的豆子應該是中上等級的豆子,喝起來溫潤順口,不會像以往喝過的,只是比一般的白開水多了點咖啡味的咖啡。
悠閒的用過早餐,我們回到房間休息了一會兒,再次確認了第二天的行程,開始了澳門的建築之旅。
由於我們尚未摸熟在澳門自助旅行的最高省錢訣竅,很認份的搭乘計程車往大三巴牌坊前進。
下了車,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座富有歷史的雄偉牌坊,此時牌坊前已經聚滿許多來自大陸的遊客。
我們慢慢的往大三巴牌坊靠近,心裡頭除了讚嘆,倒也驚訝著眼前這許多人。
走進人群裡努力的拍了幾張照片,再往牌坊後方移動,看著牌坊的簡史介紹,原來此地本是聖保祿教堂的前壁,後因一場大火,燒毀教堂與學院,僅前壁與部分基石保留下來。
於牌坊後方有階梯可登高一觀,不過階梯上方是以鋼鐵支架成的平台供遊客行走,半中空的形式實在不是我這個有懼高症的人可以克服的,所以爬了一半便不敢再走下去。
或許這樣的建築在歐洲是很平常,不過對我們東方人來說卻是難得一見,站在牌坊下立刻顯得自己的渺小,十七世紀至今,三百多年的歷史,仰望著它,心裡頭有種難以言喻的感受,遠眺,卻又是一種寧靜與祥和,即便自己是個沒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人。
不清楚位於牌坊旁的砲台區於當時設置的目的為何,與其他遊客一同走走看看,感覺並未有何特殊之處,也許是自己在基隆看過太多次,感覺不到有何新鮮。
倒是登上砲台區可直接進入澳門博物館,與朋友拿出博物館通行證,蓋上第二間博物館的戳記。
因為參觀海事博物館時對澳門在地的博物館印象很深刻,所以再有遇上博物館,不會有任何猶豫。
澳門博物館於澳門的性質有點類似台灣各縣市的文化中心,有特展,當然也有介紹澳門歷史的相關文物等等。
我們逢著『鄭觀應』特展,除了展出鄭觀應著作書信等,還有其生平簡介與家宅文物等等,其中令我駐足不去的,是視聽中心所播放介紹鄭觀應生平的影片。
一開始只是好奇看了一下,後來覺得並不乏味,與朋友兩人將影片整個看完才離去,感覺收穫頗多,對只在歷史課本裡出現過的名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。
博物館裡讓我印象頗深的,是許多舊時澳門人生活模式的展示,一棟棟仿真的縮小建築外觀(其實也不小)與仿真人的模型假人,模擬著當時的生活,選擇按鈕按下,若是攤販叫賣聲,還真的會以廣東話喊出,讓我跟朋友玩得不亦樂乎。
出口處販賣著鄭觀應的歷史鉅作~盛世危言,我想,還是留待有興趣的人去購買吧!
參觀完博物館,時間已經接近中午,位於大三巴牌坊旁的舊街區顯得更為熱鬧,許多在地知名餅家與各手信店(手信為廣東話說法,即伴手禮)皆位於此區,摸摸肚子也開始有些感覺,我們趨步上前,由第一家『咀香園』開始覓食。
於店門口便瞧見現做的鳳凰卷,那濃郁的香氣逼來,就算不餓也會忍不住誘惑吃上一口。
進入店裡,店家大方的拿著各式產品供我們試吃,而且親切的為我們說明(即便店裡已是擠滿遊客),當然能帶不能帶的(含肉類製品的鳳凰卷)都買上一些(打算不能帶回台灣的就留到晚上當點心品嚐),一轉眼,兩人手上已是大包小包。
一路上受到店家的熱烈招待,不管你買不買,總是大方的讓你試吃,根本不必刻意花錢買午餐,光是試吃肚子便很飽足。
此地的特色之一,幾乎每家店的產品都是新鮮現做(現做給客人試吃),看得到、吃得到,瞭解這些食物是怎麼做出來,親眼瞧見從食材到成品,那種種過程當然引得起人們的購買慾望。
一路吃吃喝喝逛到街底,緊接而來的是議事堂前地一帶的商業區,兩者緊鄰,還真是很近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